返回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

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,是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有结膜下出血,常并发角膜炎,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。..... 【查看详情】

(一)发病原因我国在1971年开始发现此病,并已分离出肠道病毒70型。70型的原型分离自急性结合膜炎的结合膜拭子分离出来,与本病发病有关。(二)发病机制病毒存在患者眼部分泌物中,病毒经眼-手-眼,被眼分泌污染的........ 【查看详情】

潜伏期一般为24h,最长可达6天。起病急骤,迅速出现眼睑水肿、结膜充血、流泪和眼球痛。通常先发生于一个眼睛,几小时后波及另一个眼睛。约20%病例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等。约70%~90%病例在起病2........ 【查看详情】

(一)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,局部应用抗RNA病毒或广谱抗病毒药物,如干扰素、利巴韦林等可有效,如合并细菌感染,可合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。(二)预后预后一般良好,不引起角膜后遗症。仅极少数病例并发瘫痪性疾患,导........ 【查看详情】

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问答
没有解决?向医生提问咨询